在選擇高考科目的時候相信同學們是做了不少的工作,一般來說可以偏理工科的同學選擇的組合主要為: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政等等多個組合,但是有人表示不建議選擇物化地組合,更是稱其為死亡組合為什么呢?大學的時候可以報考什么專業呢?一起和小編深入了解一下吧!
為什么不建議選物化地被叫死亡組合
之所以會有這種建議和說法主要還是因為物化地組合在學習難度上以及專業選擇上會讓一些同學苦不堪言,以下是小編為同學們整理的不建議選物化生以及被叫死亡組合的具體原因:
1、學習難度大。
因為物理、化學和地理都是需要深入理解和大量記憶的學科,它們的知識體系相對獨立且龐大,而且需要科目的細條行,物理強調邏輯推理和數學計算能力,化學涉及實驗操作和理論知識,而地理則涵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內容,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時間管理要求較高。
2、競爭壓力大。
由于物理和化學兩門課程在理工科專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選擇物化地組合的學生通常是以進入頂尖理工科學校為目標,導致該組合的競爭非常激烈,加上生物相比地理可能與更多醫學和生命科學類專業直接相關,所以物化生組合在一些地區或學校更受追捧,這進一步加大了物化地組合學生的升學壓力。
3、專業選擇受限。
從科目表面看,物化地是部分文科的專業,因此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可以選擇部分的文科類專業,但與物化生組合相比,它對于醫學類某些專業的適應性相對較弱,比如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可能會更加傾向于選擇物化生組合的學生,可以說選擇物化地的學生是不能夠選擇含有以生物為核心課程的專業。
因此不建議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在于個人,如果自己的職業規劃偏向醫學類的話,肯定是不建議,當然物化地組合也有其獨特優勢,如果職業規劃主要核心在地理相關專業的話,在地質學、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并且在很多高校的專業錄取中仍然具有較高的競爭力,還是在于考生個人的興趣、職業規劃、學習能力等。以下是小編為同學們分析的物化地的優勢:
該組合有兩門是理工類,一門是文史類,難度的話比物化生要小很多,而且物化地組合的專業選擇面非常廣,涵蓋了大部分理工科和部分文科專業,因此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范圍比物化生要更加的廣泛,盡管地理是文科類,但是學科關聯性好,因為地理用文科生說的話就是屬于偏理科的文科,也是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的;
其次相較于物化生組合,物化地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開醫學、生命科學領域的激烈競爭,因此物化地組合既能滿足學生報考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熱門領域的直接競爭壓力,并且拓寬了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領域。
物化地組合可以報什么專業
物化地主要包含的科目為物理、化學、地理,一般該組合的高中畢業生在報考大學專業時可以在以下專業類選擇:
1、理工科類:
地球科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等。
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
化工及相關領域: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部分方向)、能源化工、制藥工程等。
物理學及其交叉學科:如應用物理、光電子技術、低溫物理等。
電子信息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涉及光學和材料的部分)。
2、自然資源及可持續發展相關:
自然資源勘查與開發:包括礦產資源勘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等。
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科學、農業環境保護、農業水利工程等。
可再生能源科學與工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領域。
3、城市建設與規劃:
城鄉規劃學:城市規劃設計、景觀設計等。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交通工程、地下工程等,尤其涉及地質分析與處理的環節。
4、跨學科領域:
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地質、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等。
生態系統科學:結合地理學與生態學知識的研究。
氣象學或氣候科學:氣象預報、氣候變化研究等。
以上僅為部分可選專業,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